close

A:我有個小好奇:在台灣以外的地方,學正體中文真的有市場 ? 還是學簡體中文比較多(比較實用)? 就台裔、或外籍人士而言..?

 
B
:大哉問!要看是那一個類型的學習場所、學生對象、學習動機。以我上課的地方來說,,是瑞士成人社區學校。 那麼來學習的就是通通要學簡體中文。因為他們的目的是要 去中國大陸經商或是旅遊。沒錯,正體中文市場確實很小。不過這裡我要給大家打氣的是,正體中文的老師,要教簡體字是很快上手的,因為由繁入簡易。教書法古籍都遊刃有餘。(我遇過一些研究中國古文或是古代藝術的學生) 所以其實我們正體中文老師是站在雙贏這一邊的。

可是母語課程是針對父母一方是母語正體中文的課程。瑞士Jura也有LCO,德文叫做HSK, 法文叫做Langue de Culture d'Origine

C:因為我本身只當過幾年的私人正體中文家教,所以我對整個瑞士或歐洲學習正體中文的市場了解不夠。不過就我觀察,的確,目前的學習市場多是簡體中文。

學習拼音的方式是漢語拼音,而非注音符號。

不過有位朋友他在當地高中教正體中文,若沒記錯,好像是瑞士當地第一個以正體中文教導當地公立學校的課程。所以說這位朋友很厲害喔。

巴塞爾正體中文僑校所提供的課程,目前都是為其父母一方母語為正體中文的孩子所設計,目前所有的課程(其實目前只有一班)都是瑞士巴塞爾州教育廳所認可並支援的課程,課程名稱為:母語及母國文化課程。目的就寫在網頁裡了,就不再多說。

B
:想一想再來多嘴一下,其實身為來自台灣的中文老師,,以我的經驗來說是很樂觀的,,並沒有遭逢悲情的排擠。當然啦,可能也是因為我的個性。盡量往好處想,反正教中文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如果你一直想市場問題就會很鬱卒, 我人傻不大會算, 教書完全是為了愛結交朋友。


對學中文的老外來說,他們最頭痛的就是字形,光是簡體中文就頭大不已。 所以一聽到老師還會繁體中文,大家都佩服得了不得。學中文的老外也對中國和台灣的國情很了解,學生最後會不會接受一種教學,他們會用老師的個人特質和教學方法去判斷,不會扯上國家和政治因素。至於來自其他中國大陸的老師,大家就互相幫忙嘛,各有教學特色,彼此欣賞包容。中國大陸的老師,比方說,他們對中國大陸的生活習用語還是比較熟悉的,這也是值得請教的地方。

A
:我說的市場,意思不是為了賺錢的市場啦! 而是被接受的程度。

當然我是熱愛正體中文的,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它對於我的 " 實用性"很高,當然另外附加價值也有,諸如美觀價值、文化價值等等。

我的好奇是,如果生長在台灣以外的國家,學生是基於什麼樣的動機會學正體中文呢? 除了父母使用正體中文,小孩要傳承下去之外,是不是沒什麼" 實用性"?...

會有這樣的疑惑不是看不起正體中文,或許是基於一種文化流失的焦慮感。這讓我聯想到在台灣原住民部落裡的語言或文化一樣,離開了部落也沒機會講族語,我的幾個原住民血統的朋友都操著非常爛的族語,還被族人譏為不忠不義,然而他們似乎也不以為意... =_=

 

我覺得要思考的也許是「這個語言究竟是為什麼存在這個地方」。

打個比方,我小時候學手語 -- 是覺得有趣,而不是為了和聾啞人士溝通,所以從手語歌學手語對我而言不會無聊,但我相信如果照教科書來教我一定上沒幾堂就放棄了。

台灣原住民學族語、客家人學客家話、閔南人學閔南話,我相信也不是為了「溝通」上使用,而是為了文化的傳遞。因為就溝通上已經有更普及的國語了。

我個人的想法是(我沒待過國外所以不知道你們的想法啦!),在台灣學英文一定需要正統的教育模式,因為英文是將來真的要實用的。


但相反的,在台灣學日文、學韓文或許就不大相同,除了少數人是為了實際溝通需要而學之外,"應該"大部份是為了自己熱衷於日韓的明星、戲劇、歌曲、文化、...等等而學的吧?

或許,在瑞士倡導看台灣電影或連續劇是個不錯的方式? XD


C

:真的很高興A很認真地參與這個討論!很感謝你,讓我們多了一個思考與討論的空間!

就台灣移民的子女在國外接受正體中文這議題來說,孩子跟著父母聽說讀寫正體中文,在我眼裡應該是最正常不過了,也是很自然的事。

就像英國移民子女通常應該不會去學習美式英語的詞彙及腔調...

文化傳承到底是什麼傳承?我會比較傾向廣義的文化,除了藝術、歷史、人文,我覺得連食衣住行育樂方式都是廣義文化裡的一環。


台灣文化跟中國文化雖然相似程度很高,但是台灣文化在這一百多年來(以更早移民到台灣的居民而言甚至更久)已經演變為具有自我特色的文化。

台灣人民的思維方式、語言詞彙都不同於中國人民(但我不會去排擠中國人民 也不會看不起他們,也希望她們不會這樣對待我,ps 我是外省人在中國還有親戚)

況且台灣是個思想開放的地方。民主制度在這過去幾十年深深影響人民的生活及思維方式(暫且先不管我們的民主政治是完全成熟與否)

我習慣於台灣文化,在台灣文化脈絡下長大的我當然會很自然的將我這套生活方式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況且語言學習不只是單純的語辭傳承,更多的是我們自己對這語言的感情及這語言對我們自身的意義

這是我讓孩子接觸正體中文的原因(其實行動前也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因為這很自然啊)

至於瑞士當地人學正體中文,我想原因有很多。像我幾年前的家教學生是一個退休教授,我覺得因為他的水平比較高,所以他會去接觸道德經、中國傳統書籍。並且以他做研究的學習精神,他會想要知道中文字的演變過程。他一直跟我說,中文字是非常圖像化的,很美。他甚至會拿中文字跟其他語言比較(他會10種語言)

我曾經聽過 幾十年前,中國還比較封閉的時候很多外國人選擇到台灣學習中文,因為台灣想對而言社會比較開放。

 

但現在中國經濟崛起,很多人都因為看到市場,也有可能因為生活費及學費相對而言比較便宜,而且中國現在很重視外國人學簡體中文所以學習簡體中文是可以很有系統很有規劃的學習。所以就市場而言,簡體中文當然會比較受寵。

巴塞爾州教育廳繼蘇黎世及其他州或城市後也成立母國及母國文化課程是有個很重要的考量...

這關乎到當地移民孩子學習當地語言的問題(瑞士當地有很多移民 土耳其 巴爾幹半島等國 義大利...估計瑞士居民5人就有一個外國人 所以比例很高)


為了要讓移民能進入隨俗,瑞士當國一直不斷想辦法幫助移民及其子女融入瑞士生活及其文化,但在最最最基本的步驟是,會使用當地語言

只要曾接觸到雙語及多語研究的人都知道,要把環境語言(及移民孩子的上課及生活語言)學到一定的程度(不只是生活口語 還有課業上的閱讀書寫 更高層次的語言),其母語一定要夠好。藉由對母語的掌握這些移民孩子的思考邏輯及環境語言才能從這穩固的母語岀發並延伸。

基本上目前參加正體中文班的孩子都是操雙語及多語的孩子,孩子的母語即正體中文。程度的好壞勢必會影響其徳語或法語的學習。

所以在這裡我想要順便提一下,我是很鼓勵家中操雙語或多語孩子的家長,若時間允許 多多陪孩子們閱讀,幫她們說故事,讓他們擁有足夠的母語辭彙。

以上是專門討論其父母一方的母語為正體中文的孩子學習正體中文的狀況。

關於當地居民學正體中文。這並非不可能的事,但重點是,學生為什麼要學中文? 只是因為中國將為世界強國?還是因為生意考量?還是因為愛吃中國菜?或是因為受傳統文化的感召?

我曾經在一個場合裡認識一個瑞士男子,他沒有大學學歷,只是很普的工人,但卻超喜愛國語流行歌曲會自行在網路上下在國語流行歌曲並燒錄在cd(這是八年前的事了) 我覺得他熱熱愛國語流行歌曲熱愛到狂熱的地步。

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學習中文的動機都不太一樣。我曾記得B講過一句話,若今天不是中國經濟崛起邁向現代化,在國外怎會有一堆人想學中文?而那些想教中文的人又怎麼會這麼多的機會去教中文? 所以我們也不能說學或教簡體中文有什麼不好,只是我覺得讓學生知道目前在中文世界裡有分簡體及正體,讓學生知道這個演變過程並在適當時機下分享正體中文的美好也是可行的辦法。

總之對我而言,簡體中文一擺出來就代表了現代中國。現代中國的種種、好的不好的 、野蠻的文明的、粗俗的高尚的...

正體中文一站出來也就代表了台灣及使用它的國家,包含了廣義的文化。

 

所以語言並不等於語言,背後還有更多的考量及意涵。

對我而言,我不會太去在乎瑞士這裡的人會想要學什麼樣的中文,我比較在乎的是我的孩子是否可以學好我使用的語言 pure egoist 呵呵!

 

 

B:我多嘴一下...其實使用繁體中文的地區也包括香港(即中國香港)~~
抽象而言,還包括1949年前的全中國大陸文學藝術,應用的範圍不只有蔣介石來台之後的台灣。


另外我有個疑惑,是站在移民第二代本身的立場,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哪一國人,他自己會不會覺得沒有必要學?! 沒有興趣學? 常常都是爸媽移民第一代把自己的情結和價值施加在孩子身上,要他去學上母語文字?我這樣說是因為我認識很多這樣的小孩,即混血兒或是第二代本身,不是人人都有興趣去學。這也是常常困擾我的一個問題,因為我不知道今天孩子去學我的母語是出自我的意志還是他本人的意志,這一點總是很困擾我。

補充一下,混血兒或第二代我所了解的是義大利文而言,以前瑞士Jura州每星期三下午都有特開給義大利裔移民子弟的義大利語班。結果去上課的義大利小孩往往心裡很不甘願,因為其他瑞士小朋友星期三下午都在玩...

我節錄這幾天我和我們家爸爸的辯論 (我是想說服他同意小孩去上中文)

爸爸:你知道多少義大利小孩痛恨上那個多餘的課不能跟我們玩嗎?


我:可是說不定他們長大後很感激父母為她們堅持上那個班。

爸爸:或許是, 或許不是。可是我覺德學語言這種東西,還是等玩夠了長大了定下心來再決定要不要學比較好。現在小孩太小了, 讓他多玩,不然你不讓他玩,他反而開始討厭中文課。

我:話是這樣講沒錯,可是語言這種東西越早學越好。

爸爸:怎麼會呢?你都已經從小跟她們說中文啦,長大後很快文法就能上手啊。我的意思是,年紀太小, 語言教育應該還是父母本身的責任,他基礎已經在那裡了。這跟學其他外語是不一樣的。

我:是啦...可是大家一起學習效果不一樣啊。

爸爸:你跟她們天天說還不是大家一起說: 搞不懂耶。

以上是我們夫妻倆的討論...

 

 

C:其實針對這種父母的意志加諸於孩子的選擇這件事也曾困擾我許久。

但是在我不斷思考後,我覺得,父母的意志無論我們做父母的怎麼避免,必定還是會影響到孩子,只是程度強弱之分罷了。

就像我們管教孩子的時候,為什麼我們不會選擇使用其他家庭的管教方式,而是使用我跟先生認為比較好的方式?因為我認為這個很棒,那個不好。很棒的,我便期望我的孩子去做。不好的,我不就期望孩子去做。我們的好惡都會間接影響孩子的好惡。

就像學音樂、玩運動,因為我(當然是主觀的)認為音樂能陶冶性情,所以會期望孩子能多接觸音樂,甚至有能力學習樂器。

玩運動,因為我認為運動能夠讓個性積極開朗、有健康的體魄,所以我會期望自己的孩子多運動。

但其他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對孩子而言可能就是一場災難。

就像若我父母當初期望我去學法律,那她們一定是自討沒趣,有可能最後會演變成家庭戰爭。

但就學習正體中文而言,我是覺得正體中文是我跟孩子間、孩子跟台灣外婆、親阿姨舅舅、親戚朋友的共通語言。正體中文扮演一個很重要的橋樑。

正體中文是孩子們跟我及台灣家人親戚朋友在同一個文化及生活脈絡下具有共同認知的語言。

當然若孩子接觸簡體中文也未嘗不可,簡體中文有個好處,就是使用漢語拼音。自小學習羅馬字母的孩子很好上手。簡體中文筆劃較少,可能也比較好記憶。

但對我而言,我對正體中文有很深厚的感情。老大跟著我學習聽說、閱讀正體中文已有好幾年。也回台灣三次。在台灣有他會思念的親人朋友。我想台灣對於他而言是一個很親切的地方。

關於移民孩子是否需要學習讀寫?我覺得這是很主觀的問題。

若有得家長認為,具有聽說能力即可,也很好啊。但有的家長認為,希望孩子能夠讀寫 這樣也不錯阿。就看家長怎麼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有足夠的動機去讀寫正體中文。

我是覺得孩子的中文學習雖是推沙成塔,要慢慢來,但若期望孩子能夠讀寫,在一個沒有中文學習的環境下,依我的觀察,可能就沒有辦法等待。而且家長要比較堅持,要比孩子更努力去營造個學習環境。

依我目前的觀察與了解(也許是錯誤的),孩子學習讀寫的關鍵時期是很短暫的,過了之後就要真的等待孩子未來自己長大後是否會有興趣自行學習讀寫。但那個學習效果可能就跟從小就學習讀寫的效果會不太一樣。這是我目前的觀察與認知,就當個參考。

其實我覺得每個家長都在做實驗,有很多變因會影響每個孩子學習正體中文的情形。

觀察到,每個家庭學習正體中文的孩子會遇到的狀況都不太一樣,學習的環境也不太一樣。就看每位家長如何以巧思去處理這個問題。

 

針對星期三下午瑞士小朋友都在玩,我會這麼想:當你的身分或成長背景不一樣時就應該去做不一樣的事...

當你是總統時,你就必須犧牲一年有超過四週假期的這個享受。就像當你是明星或名人時,你就必須犧牲個人隱私,因為當你享受名利時,妳無可避免的要變成大眾消費品。

當你操雙語或多語,妳的成長背景就一定會跟單一文化及單一語言的孩子的背景不一樣。這樣的背景就註定你要比別人多付出才能多享受。

 

因為曾經在雙語多語書籍裡讀過一段,多語的孩子要比單語的孩子花更多時間去掌握每個語言,因為當你花時間暴露在這個語言時你就犧牲了另一個語言。

我想這裡我們還可以想得更遠,為什麼我們這麼堅持孩子的雙語/多語程度要相當? 除了父母易於跟孩童溝通、孩童能以這些語言聽說讀寫之外,我們是不是都會認為,多一種語言對孩子的未來位是種優勢?更何況中文是未來世界強勢語言之一。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家長會希望孩子能夠掌握一定程度的中文的原因。

去年還在猶豫要不要讓老大每周三坐車搖搖晃晃來回快1個半小時去上中文課,就考慮到他的體力問題,他是否能夠在星期三跟附近的孩子玩耍的問題。

我真的是想了快一年,才有以上心得。當初的我也很矛盾,但是現在則慢慢理岀一些心得跟妳分享。

 

我覺得上面的問題就像玩具的問題。

老大有時候會跟我說:為什麼他的朋友們有什麼玩具我們家沒有?

那我就會反問他:你有的他們有嗎?他們可以常坐飛機台灣嗎?他們可以像我們這樣常旅行嗎?我們常去圖書館他們常去嗎?你會三種語言他們會嗎?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不一定要跟其他人一樣,不是嗎?(這當然不是那種變態的比較心態,而是讓孩子知道,每個人擁有的都不一樣。)

我想常常開導孩子,讓他們有不同的想法,知道要去珍視不同想法,也是很重要的,至少我是這麼認為。

 

又關於星期三下午是否能跟瑞士當地孩子玩的問題。我會反問老大:那星期三你沒有玩到嗎?沒有跟說中文的孩子玩到嗎?

 

我想對老大而言上課應該是很快樂 ,令人開心的事。 因為上課,所以孩子們會看到自己的進步,若能引導孩子認知到,每天都有進步有學習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事,我想他會願意學中文並看到自己的進步...

就像老大最近這幾個星期瘋狂愛上玩象棋,幾乎所有象棋上的字都自動記下來,且遊戲規則都差不多知道(有時後還需要我輔助)


這時我就跟他說,就像那些很會踢足球的叔叔(我跟他爸爸會讓他看一下世足),你認為他怎麼這麼會踢球?那是因為他每天練習,第一 這樣他才會有體力,第二 這樣他的踢球技巧才會進步,就像你玩象棋一樣

所以他現在每次玩象棋就跟我說,我要每天練習,這樣我才會進步,才會一直贏媽媽!


我覺得這就是引導孩子,給他一個(家長主觀認為好的)觀念,每天進步是多麼令人開心滿足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SBas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